想讓品牌被看見?3分鐘讀懂社群經營的威力
文/Usami
社群媒體的經營是當代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行銷策略之一。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在短短70年間,台灣人吸收新知的管道從電視逐漸移轉到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行銷宣傳的重心也隨之從電視曝光逐漸移轉至數位裝置。為了盡可能觸及更多的消費者,我們在行銷的方向不得不配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去改變或修正。
在進入閱讀以前的小提醒,社群經營未必能對所有產業都帶來最有效的幫助,如果是BtoB為主的企業,你的銷售對象會是企業,這時候社群取向的觸及可能就不太能幫助您取得企業的合作。
Anyway,如果你也考慮過要導入社群經營,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對社群現況有大致的概念,繼續閱讀下去吧!
社群媒體的覆蓋率
首先先帶各位從數據的角度解析社群。
根據全球數據報告權威 datareportal 的最新數據 顯示,在台灣使用社群媒體的人數為1840萬人,占台灣人口的79.4%,可以說掌握社群便掌握了對8成台灣人曝光的門票。而其中大家最常使用的是Line,其次為Facebook、Instagram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由meta推出的 Threads 去年同期還未進榜,現在已經擠進榜單第7,成為四分之一人的愛用社群。
根據你希望觸及的對象TA,每個社群平台的用戶年齡組成也不盡相同,推薦大家可以點進datareportal的報告查看更詳細的數據。
社群平台取代傳統搜尋引擎,成為品牌搜尋的首選
數據顯示,現在的社群使用者在搜尋品牌時更傾向使用社群平台吸收更多元且圖像化的資訊。如果你的競爭品牌也有經營社群,那麼為了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你只能加入戰場了。
(註:許多單位都有做數據調查,儘管數據上可能有有些微差異,但大致排名差異不大)
不同社群平台的經營秘訣
了解了數據之後,我們接下來看看各平台的概況與經營小技巧!
LINE
・最高使用率 92.3%
・考慮引進自動化回覆機器人,讓AI及時回覆用戶問題
・開發API工具,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提供會員專屬優惠
・使用率 84.6%
・根據資策會MIC調查,台灣 Facebook 用戶以35歲以上使用者居多
・使用meta商業後台投放廣告,可精準設定受眾並串接meta宇宙
・使用率 68.3%
・25~34歲的年輕使用者居多
・重視美感與品牌故事性
・考慮拍攝高品質的Reels短影片
・善用廣告(參考 Facebook 第三點)
Threads
・使用率 25%
・25~34歲的年輕使用者居多
・文字為主的高互動社群平台
・超越美國,Threads的台灣使用者流量榮登全球第一!
・緊跟時事,抓緊流量紅利,發文或留言加入討論 ・目前無法投放廣告,但可到相關話題的串文底下留言,提高品牌的曝光率!
mindset:消費者喜歡看什麼?
社群媒體推陳出新,每次又冒出新的社群都讓眾小編很頭痛(笑)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中觀察初一些趨勢。據筆者觀察,相較於銷售意圖較強烈的商品圖文,近期擁有高互動率的商業帳號也很注重小廢文和有親和力的留言。那些無傷大雅又看似隨意的操作,不但能降低用戶戒心,還能激發用戶的互動慾望,進而讓演算法將你的貼文推給更多人看見!
利用社群經營打開品牌的能見度!
經營社群可以讓你打破藩籬,更容易接觸到傳統方式無法觸及的TA。
除了一般圖文貼文,製作短影片也是趨勢之一。透過有計畫性的發文與即時互動,能提高你的曝光度,也能慢慢累積粉絲的信任感。或者你也可以選擇與KOL合作,這些KOL的粉絲通常黏著度較高也具有一定的聲量,可以更快速地增加你的產品對消費者的信任感!我們也可以透過社群的使用,來觀察客戶偏好與產業趨勢,有助於產品行銷策略的規劃!
結語:適應變化,玩轉商機!
成功經營不是盲目追趨勢,而是用有溫度的方式,講述你的品牌故事,真誠、有趣才是王道! 社群的靈魂在於互動,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永遠最重要(觸及不到就無法賺錢!)。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你更了解社群經營的趨勢哦!
📢想轉職? 立即預約免費面談! 讓擁有20年經驗的立樂高園專業顧問團隊為您提供全方位支援:從職缺媒合、面試指導、到拿到理想 offer,讓您的職涯更進一步!
免責聲明 立樂高園部落格文章中提供的資訊僅供一般參考,無法替代專業建議,不應作為唯一的參考來源。 儘管我們努力提供準確且最新的資訊,隨著時間推移或討論延伸,特定主題的內容可能會變得過時或不精確。因此,若您需要更專業的建議或指導,建議您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立樂高園部落格文章中的資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均由讀者自行決定並承擔風險。對於因此類行為造成的任何損失、損害或不利後果,立樂高園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 我們可能會提供外部網站的連結或資訊供進一步參考或引用。這些外部資源的提供僅為了方便讀者,不代表立樂高園認可或擔保這些外部資源的準確性。立樂高園部落格文章中可能還包括作者的個人意見、觀點或詮釋,不能作為立樂高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組織的共同立場。立樂高園鼓勵讀者驗證部落格文章中的準確性和相關性,並適時尋求專業建議。 使用本網站及其內容即表示接受此免責聲明。